首页 > 产品中心 > 数控转塔冲床 >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人:许经理

手机:13969890085

电话:0532-86166178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喜鹊山路507号

  •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时间: 2025-06-27 21:38:04 |   作者: ub8优游国标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办。31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仅刷新了该展的历届规模纪录,更成为近1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余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办。31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仅刷新了该展的历届规模纪录,更成为近1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余家企业,携最新技术与产品齐聚一堂,全方位展现机床行业前沿趋势。

  规模升级的背后,是中国市场需求旺盛和机床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制造国和机床消费市场,不仅推动了国产机床产业的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也为全球机床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华中数控展台前,工作人员一句“开始智能编程”,瞬间唤醒智能数控系统。几秒后,屏幕上呈现出导入的模型,其回应速度和输出质量令人惊叹。

  这正是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作为世界首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数控系统,其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数控系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创新“领跑”的跨越。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和记者说,“我们赋予了该系统自主学习能力,并创新构建了‘一个智能底座,两条数字主线,三个功能子系统’的技术架构,创造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级阶段的新范式”。目前,该系统已具备相当于拥有2年至3年工作经验工程师的智能决策能力,并可通过数据训练持续进化。其开放平台支持企业小模型本地化部署,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华中数控在智能系统的突破并非孤例。本届展会上,AI技术与机床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众多国内机床企业推出的最新产品,生动展示了从传统制造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升级的丰硕成果。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型机床领域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展会期间发布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智能重型机床——高速高精智能重型立式铣车加工中心,并同步上线在国内率先开发的“武重云”在线智能服务平台。

  相对传统重型机床设备,智能重型机床通过AI赋能,变得更聪明、性能更稳定、质量更可靠。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秦勇介绍,这款新产品搭载动力学数字孪生平台,机床工作时,内部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到各个部位的震动曲线,利用曲线进行精度补偿和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机床的精度。

  毛予锋介绍,随着AI技术赋能和机床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以快速提升,成本明显降低,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今后10年,正是智能数字控制机床这一新一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型装备的发展关键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路径,而新一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则是这一路径上的关键环节。

  机床被誉为“制器之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以3C电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蒸蒸日上的新兴起的产业为中国本土机床工具产业带来新的需求和机遇,一批机床企业顺势崛起。

  在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展位上方,“激光智造+AI”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此次展出的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首次搭载AI智能交互系统。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家科和记者说,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围绕高速高精全方位提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地增长和轻量化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车企对高强度钢板的需求激增,这类钢板必须用激光切割,这也推动企业加快出海步伐。

  此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为机床产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2024—2043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预计中国需要补充各型民用客机8278架。中国民航局数据也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抓住新兴起的产业浪潮带来的机会。科德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公司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产品已应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大型无人机机身结构件等生产环节。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约24%。国内新签订单中,航空航天领域占比53%;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新签订单复购率约41%,其中民企占比约74%。公司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覆盖航空发动机叶片、飞机起落架等核心零部件加工,已为国内近30家航空领域公司可以提供设备。

  毛予锋分析,近年来,我国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起的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伴随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对高端机床的需求持续攀升,中国机床工具市场的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需求水平显著提升。

  机床产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对于机床企业而言,抓住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机遇,热情参加国际产业链分工,提升全球竞争力,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国家动能转换之需。

  专做高档数控拉床的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的创新先锋。此次展会上,该公司展示了智能精密拉削加工技术与智能化成套装备。畅尔公司董事长林绿高自豪地表示,面向重大装备需求,公司攻克掌握多项关键拉削工艺技术,开发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涡轮盘、压气机盘榫槽精密加工的五轴/六轴数控拉床,为航空航天、船舶等提供高性能工业母机,实现替代进口,还将国产化高端装备出口至全球市场。

  本届展会参展顶级规模的中央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展出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点的29台(套)主机产品,含22台(套)机床主机、3台模型、4台(套)量仪,以及8类功能部件在内的多款高品质高端机床产品和全链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展会现场,通用技术集团与多家重点行业领域客户签约,参展前两日的意向合同金额近5亿元。

  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同时慢慢的变多外国企业选择“走进来”。本届展会吸引800多家境外机床工具企业参展,德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及贸促机构组团参展。近年来,全球主要机床工具企业如德马吉森精机、山崎马扎克、通快等都在中国建厂或扩大产能。这种双向交互流动,为外资企业降本提效、拓展增量市场提供了机遇,也倒逼本土企业对标追赶、创新发展,在竞争与合作建机床产业生态,协同开拓中国和国际市场。

  “世界经济在合作开放与贸易保护、自由交流与关税壁垒交织中不断前行,每一次抉择都至关重要。”毛予锋说,相信中国必然是全球机床工具产业重要集聚地、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和技术进步的创新应用场景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刘 瑾 潘卓然)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督管理要求等仍是难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一定要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学技术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96989008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0532-86166178

二维码
线